网站首页 > 故事汇 > 民生时事 >

洛阳出土夏代铜牌饰 发现4000年前已用丝织物

[摘要]高清镜头下的铜牌饰(受访者提供) 镶嵌绿松石兽面铜牌饰 1984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在二里头遗址南11号墓发掘出土的镶嵌绿松石铜牌饰,把玉器镶嵌艺术的出现时间提前了一两千年。本月21日,该工作队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对洛阳博物馆馆藏的这件...

洛阳出土夏代铜牌饰 发现4000年前已用丝织物

高清镜头下的铜牌饰(受访者提供)

洛阳出土夏代铜牌饰 发现4000年前已用丝织物

镶嵌绿松石兽面铜牌饰

  1984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在二里头遗址南11号墓发掘出土的镶嵌绿松石铜牌饰,把玉器镶嵌艺术的出现时间提前了一两千年。本月21日,该工作队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对洛阳博物馆馆藏的这件国宝级文物进行高清拍摄,发现铜牌饰上的丝织物痕迹清晰可见。专家推测,丝织物在夏代已出现并被贵族使用。

  高清镜头下,丝织物痕迹清晰呈现

  昨日,记者来到洛阳博物馆,看到了这件国宝级文物。该铜牌饰外部轮廓为束腰明显的长条形,以青铜铸成主体框衬,上部略宽,下部内收,两侧各有对称环纽。其上饰有兽面纹,兽面之间镶嵌着数百片绿松石,丝丝入扣,虽历经三四千年仍无一松动脱落,足见工艺之精湛。

  洛阳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张玉芳介绍,该铜牌饰出土时被放置在墓主胸前。二里头遗址共出土此类铜牌饰3件,是目前发现最早也是最精美的镶嵌铜器。

  4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为进行古代玉器制作工艺课题研究,用3620万像素的高清相机的微距镜头对洛阳博物馆馆藏夏代镶嵌绿松石铜牌饰进行为期一天的全方位多角度拍摄,结果在该铜牌的背面局部和正面的边沿部位即铜托上清晰地看到丝织物痕迹。

  这一发现,让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教授邓聪很是兴奋。

  贵族墓葬出土,夏代贵族已使用丝织物

  据考古资料记载,夏代镶嵌绿松石铜牌饰目前国内共发现10余件,其中多件流散到国外。

  “其实在二里头出土文物中,至少20件铜器或玉器上发现了存在丝织物痕迹。这些饰品都是墓葬出土文物,应该是埋葬时把铜器或玉器用丝织物包裹起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副队长赵海涛说,通过与现在的衣物比对,这层包裹物的痕迹有些较粗,如1平方厘米内呈10根×10根分布密度,有可能是麻织物留下的痕迹;而有些则是50根×50根分布密度,非常纤细,应该是丝织物留下的痕迹。

  赵海涛说,这些饰品只有贵族的墓葬里才有,据此可以推断,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贵族已开始使用丝织物。(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肖利阳)

(洛阳网)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豫都网微信

《洛阳出土夏代铜牌饰 发现4000年前已用丝织物》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duxx.com/gsh/mswz/14181.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