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故事汇 > 民生时事 >

文化路大修798棵行道树将挪窝 市民:留条活路

[摘要]文化路俭学街附近,道路两侧高大的白杨树和密集的国槐已枝繁叶茂。 文化路一小门前的老杨树,树身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 花园路动物园门前路段,因施工行道树去年被伐,路面光秃秃的。 □记者李岩文洪波摄影阅读提示昨日,郑州市文化路(金水路至北三环段)即...

文化路大修798棵行道树将挪窝 市民:留条活路

  文化路俭学街附近,道路两侧高大的白杨树和密集的国槐已枝繁叶茂。

文化路大修798棵行道树将挪窝 市民:留条活路

  文化路一小门前的老杨树,树身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

文化路大修798棵行道树将挪窝 市民:留条活路

  花园路动物园门前路段,因施工行道树去年被伐,路面光秃秃的。

  □记者李岩文洪波摄影阅读提示昨日,郑州市文化路(金水路至北三环段)即将于4月15日实施抢修一事甫一见诸报端,便引发不少市民关注。特别是郑州市政府新闻通气会上传出的农业路以北路段798棵行道树将会被移栽、砍伐的消息,引人关注。这些行道树有无原地保留的可能性?对此,郑州市园林局回应:因行道树都处在规划的快车道上,移栽不可避免。而100多棵毛白杨因移植价值不高,将就地砍伐。

  发布

  文化路(农业路至北三环段)两侧行道树将全移栽、砍伐

  昨日,媒体报道说,此次文化路(金水路至北三环)大修行动中,金水路至农业路段的文化路两侧行道树不动,但农业路以北的行道树将全部迁移。

  按照郑州市园林局城市绿化处副处长张永强的说法,文化路(农业路至北三环段)要进行路面拓宽,目前该路段两侧的树木都在未来的快车道上,因此必须进行迁移。需要迁移的树木有国槐、法桐、毛白杨、白蜡四类,总共798棵。根据计划,其中一半国槐将移栽到文化路(北三环至北四环)道路两侧,一半移植到大河苗圃;法桐全部移植到大学路与南四环交叉口的南环公园;白蜡将全部用于道路绿化;毛白杨有100多棵,考虑到其移植价值不高,将就地砍伐。

  昨日下午,郑州市园林局负责外宣工作的负责人李泽雨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证实了张永强的说法。

  李泽雨向本报发来的一份情况说明还显示,此次涉及迁移的行道树一共798棵,该局定于4月11日至26日实施移植,“其间给广大市民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对行道树移栽、砍伐之后该段文化路如何绿化问题,张永强、李泽雨均表示,要等将来的规划方案,但规划方案目前尚未出台。

  疑问

  行道树改造成绿化隔离带,不行吗?

  昨日上午,就文化路(农业路至北三环段)行道树迁移问题,有不少市民、网友通过多种途径表达了关注。不少人希望,这些树龄大部分在20年以上的国槐等行道树,也应该尽可能原地保护,而不是“一刀切”地迁移。

  河南绿色中原环保组织负责古树古民居保护工作的彭保红女士说,这些行道树虽然不是以法桐为主,但依然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市民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对沿路居民来讲,“应该像农业路以南的法桐那样,将来改造成快车道和慢车道的绿化隔离带,予以保留,让它们不要背井离乡。园林、市政部门应当征求民意,集思广益,充分探讨这些行道树保留的可行性。”她说。

  河南省林科院研究员董云岚昨日下午告诉大河报记者,当下,如果移栽措施得当,这些国槐、法桐等行道树是可以成活的,但肯定会有一定的死亡率。

  “胸径30厘米的国槐、40厘米的法桐,树龄应该在30年以上,已经不太适合移栽。况且,行道树一般不应该频繁折腾,移栽是下下之策。”对改造成绿化隔离带的方案,董云岚表示支持,“这是兼顾道路建设和绿化保护的最合适方案”。

  回应

  它们都处在规划的快车道上,移栽不可避免

  就文化路(农业路至北三环段)行道树特别是国槐有无保留可能性问题,李泽雨昨日下午表示,目前没有可能。

  他说,在4月9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之前,在郑州市政府主持下,就文化路两侧的行道树如何处理问题,他们与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等部门进行了多次协调,但最终的结果,仍是农业路以北路段的文化路两侧行道树必须迁移。“主要原因确实是这些树的位置问题,作为园林部门,我们也不希望这些行道树迁移,能保一棵是一棵,但它们都处在规划的快车道上,移栽不可避免。”李泽雨说。

  探访

  路两侧的国槐、毛白杨都已枝繁叶茂

  昨日下午4时30分,在农业路与文化路交叉口,大河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文化路两侧,不管是路口以南的法桐,还是路口以北的国槐、毛白杨,都已是枝繁叶茂。

  从农业路到北三环,文化路两侧紧邻慢车道位置,种植着密集的国槐。除了国槐,毛白杨数量最多,主要分布在农业路至东风路段文化路两侧,以文化路路东居多,总数超过100棵。法桐主要分布在东风路至北三环间的文化路路西,多为新栽不超过5年的树苗,数量百棵左右。大龄法桐,仅在文劳路以北的文化路路东中化地勘大院门口分布,只有6棵,树干胸径最大在40厘米左右。白蜡树,仅在东风路以南的文化路路西零星分布,总数不超过10棵。

  需要注意的是,与农业路以南相比,农业路以北的文化路主道路面相对较窄,由双向6车道(含慢车道)变为5车道(含慢车道)。受此影响,该路段两侧国槐的间距较小,不及农业路以南法桐的间距。

  在此情况下,如果按照一些市民意见,将农业路以北的文化路两侧国槐改造成绿化隔离带,确实可能会面临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如何设置问题。

  建言呼吁施工人性化、精细化、科学化和环保化

  昨日下午,对“保留不保留行道树,郑州市园林局有无决定权”的询问,李泽雨表示,这个应该不在他们的权力范围之内。分管市政工程建设和城市道路、桥涵等市政设施管理工作的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李峰则回复大河报记者说,行道树处置问题,“归园林局管”。

  李泽雨说,随着城市发展,行道树和市政建设很容易出现矛盾,出现矛盾后,他们在职责范围之内,肯定会争取保护行道树。他举例说,在当年的“四桥一路”建设过程中,郑州市园林部门就成功保留了大量法桐,“现在走在金水路二层,也能享受到绿荫”。

  实际上,在郑州市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时,经过各方努力,人民路站的法桐移栽数量也由83棵减少到了37棵,使得人民路的法桐景观基本得到完整保留,让不少郑州市民倍感欣慰。

  “通过人性化的施工,一些行道树是能妥善处置的,我们必须呼吁施工的人性化、精细化、科学化和环保化。”长期关注郑州环境保护的彭保红说,“对政府有关部门来说,人性化的施工能减少对行道树的伤害,只有做到具有前瞻性的规划设计,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行道树长久地原地生存”。

  “希望行道树一次又一次地被折腾,能让郑州的城市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她说。

  大树去哪儿了?链接

  近年来,郑州市不断进行大规模的市政设施建设,屡屡让行道树成为市民揪心的焦点。此次文化路行道树迁移,只是其中之一。

  早在2009年,为了郑州市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建设,郑州大学站迁移了27棵雪松和23棵法桐。而这些雪松,树龄大都在30年以上,移栽之后,根据大河报记者跟踪调查,因为成活率太低,最终原址补栽的是重新购买的树龄10多年的小雪松。

  同样是因为地铁一号线施工,树龄五六十年的郑州市人民路大法桐也有37棵被迁移。以前说好的“法桐回迁”,因为被移栽的法桐大量死亡,结果原址只能补栽树龄很小的其他来源的法桐。

  大河报记者实地走访还发现,不仅是人民路、中原路这样的老资格行道树,就连一些新建道路的行道树,也因为市政建设,屡屡遭遇“背井离乡”命运。比如,郑州市东风路以北的中州大道路段,因为高架桥建设,栽种仅仅六七年的法桐等行道树被再次移走。

  伴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郑州现在有大树的路段屈指可数,伏牛路、人民路、金水路、纬一路、经四路、中原路、工人路、大学路、南阳路等,而这些路有的也只有一小部分路段保留着绿城的韵味。

(大河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豫都网微信

《文化路大修798棵行道树将挪窝 市民:留条活路》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duxx.com/gsh/mswz/8442.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