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生活时尚 > 时尚潮流 >

京华时报 赈灾物资发霉是否仅此一例

[摘要]京华时报|赈灾物资发霉是否仅此一例...

  原标题:赈灾物资发霉是否仅此一例

  本报特约评论员顾昀

  救灾物资直到发霉、变臭,仍"无人过问",这要么说明当年就没有记录,要么就是被暗中挪走。人们也有理由追问:类似问题是否仅此一例?

  5·12地震过去已近6年,仍有人给公众心里添堵。

  近日媒体曝光,绵阳市新生镇德光办事处被发现大量地震期间救灾物资,随后这批霉烂物资被连夜清理。4月30日,四川绵阳三台县调查研究决定,因新生镇原德光办事处在受赠食品后,存在未按时发放、被雨淋霉烂变质情况,是一起典型失职渎职行为。

  这批救灾物资包括方便面、面包、矿泉水、大米以及部分衣物,堆满半个房间。当地人在附近赶场时闻到阵阵恶臭,这才发现问题。但据新生镇政府方面介绍,这是 当年在发放救灾物资时发现部分食品过期,瓶装水封装破损、污染或有沉淀物,所以没有发放。霉烂大米则不属于救灾物资,而是次年县里配发的慰问品,因被雨淋 湿所以也被丢进储存室。

  这些说法恐怕站不住脚。要说方便面、面包送来时已过期,这有可能。但像矿泉水的保质期较长,封装破损并不影响饮用,却也被弃之不管,这就让人难以理解。哪怕这批物资都有问题,也该按照程序报批、销毁,何以一放6年无人过问?

  这次驱逐村民连夜抢运、清理霉烂物资的被停职干部,恰是当时负责下发救灾物资的党支部书记。如果没有问题,这名干部何以如此焦急?难道仅仅是"存在未按时发放"这么简单?

  更值得关心的是,这批沉睡多年、已经霉烂的救灾物资背后,究竟暴露了什么问题?

  首先是管理不善。政府救灾物资,理当有一本明细账。但这批物资直到发霉、变臭,仍"无人过问",这要么说明当年就没有记录,要么就是被暗中挪走。人们也有理由追问:类似问题是否仅此一例?

  其次是监督不严。发放救灾物资,并不是把物资送到当地干部手里就够了。上级部门理应参与其中,对发放过程进行监督,有必要的话还应事后追踪。但从这次情况看,无论是镇里还是再上一级部门,都对德光办事处储存多年的所谓变质物资毫不知情。

  从品类和数量上看,这批救灾物资可能值不了多少钱。在这里进行仔细梳理,就在于救灾物资事关重大,哪怕是挪用一分钱,都是一种罪恶。

  因此,当地不能对干部进行停职处理了事,还应调查清楚,这批救灾物资究竟因何被弃置不顾,是否还存在别的问题。救灾物资发霉只是问题表象,查清楚是否干部心黑,才是关键。

(责任编辑:崔雨涵)

豫都网微信

《京华时报 赈灾物资发霉是否仅此一例》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duxx.com/shishang/cscl/15772.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